國文筆記食用辦法:
黑(白)色: 字詞解釋
題解
-
出處:《陶淵明集》
-
文體:散文
- 序跋類(詩序、自序)
序跋類 序(多置書前) 敘、緒、引言、前言、 弁 言、序言、卷頭語依著作性質分類:書序、詩序、詩集序 依作序者分類:自序、他序 跋(置於書後) 後續、後記、書後、跋尾 贈序類 贈人以言的文章,類似書信的應用文。別名「引」或「說」 -
主旨:描繪出作者心目中的理想世界
-
寫作背景:作者目睹時代紛亂卻無力改變,故寫此文另闢一個和樂自足的世外桃源
-
寫作特色:運用小說筆法,全文
虛實交錯 ,營造真有此事的感覺。故事情節曲折,用語平易清新,在六朝文中別具一格 -
六朝駢文
- 多用典故
- 詞藻華麗
- 韻律和諧(平仄)
- 句式:四六句(又稱四六文)
- 故內容空洞
作者
- 陶淵明
字元亮(一說名潛,字淵明) - 自號五柳先生
- 年少時有濟世之志:「
騫翮 思遠翥 ,猛志逸四海」 - 仕宦時期:「冰炭滿懷抱」,最後一次任彭澤縣令,因不屑「為五斗米折腰」,作〈歸去來詞并序〉後歸隱
- 年老時歸隱田園,喜嗜酒、彈無弦琴,樂耕稼,57歲時作〈桃花源詩〉並序,被認為此篇有避秦以避宋(南朝宋)之意
- 被譽為隱逸詩人之宗、田園詩人之祖
- 文體省淨,殆無長語。篤意真古,辭興婉愜。每觀其文,想其人德,世歎其質直
- 文章不群,辭采精拔,跌宕昭彰,獨超眾類,抑揚爽朗,莫之與京
- 常愛陶彭澤,文思何高玄
- 質而實綺,
癯 而實腴 - 一語天然萬古新,豪華落盡見真淳
- 情真、景真、事真、意真
課文
第一段
第二段
初入階段
初極狹,
環境
土地平曠,屋舍儼然[12]。有
人情氛圍
其中往來種作,男女衣著,
村中聞有此人,
第三段
註釋
[3] 緣:沿著
[4] 忘路之遠近:
[6]
[12] 儼然:整齊的樣子
[13] 屬:類
[16] 黃髮:老人髮色轉黃,借指老人
[17] 垂髫:古代兒童不束髮,頭髮下垂,借指兒童。髫ㄊㄧㄠˊ,小兒額頭前的垂髮
[28] 扶向路:沿著先前來的路。扶,沿著。向,先前
補充
古代年齡稱謂
| 嬰兒時期 | 背幼兒的布巾和裹被 | |
| 周 |
1歲 | |
| 孩提 | 2~3歲 | 需要人提攜、懷抱的幼兒 |
| 提攜 | ||
| 垂髫 | 男女4~5歲 | 不束髮 |
| 7~8歲 | (始齔之年) | |
| 總角之年 | 男7~8歲 | 頭髮繫在兩側,狀似動物的角,稱總角 |
| 黃口 | 10歲以下 | 原址雛鳥,後指幼童 |
| 舞 |
13歲 | |
| 荳蔻年華 | 女13~14歲 | 源自荳蔻開花的時間(成語字典?) |
| 束髮之年 | 男15歲 | |
| 志學之年 | 子曰:「吾十有五而志於學。」 | |
| 及笄之年 | 女15歲 | 及笄之禮,綁頭髮上髮髻,表示成人 |
| 二八年華 | 女16歲 | 2 * 8 = 16 |
| 破瓜之年 | 古字瓜可拆分為2個8 | |
| 瓜字初分 | ||
| 弱冠之年 | 男20歲 | 弱冠之禮,綁頭髮戴帽子,表示成人 |
| 花信之年 | 女24歲 | 小寒到穀雨期間一百二十日,共二十四候,每一候對應一種花信 |
| 而立之年 | 30歲 | 「三十而立。」 |
| 壯士之秋 | 30歲 | |
| 不惑之年 | 40歲 | 「四十而不惑。」 |
| 強仕之年 | 40歲 | 智力正強,志氣堅定、可以出仕 |
| 知命之年 | 50歲 | 「五十而知天命。」 |
| 耳順之年 | 60歲 | 「六十而耳順。」 |
| 花甲之年 | 60歲 | 一甲子六十年 |
| 耆老 | 原指60歲 | 後對老人的通稱 |
| 二毛 | 頭髮黑白兩色,指老人 | |
| 從心之年 | 70歲 | 「七十而從心所欲、不逾矩。」 |
| 古稀之年 | 70歲 | 「人生七十古來稀。」 |
| 駝背,指老年人 | ||
| 70~90歲 | 七十至九十古稱耄,八十至九十古稱耋 | |
| 黃髮 | 90歲 | 老人頭髮由白轉黃,表長壽 |
| 90歲 | 比喻年老的人氣色衰退,皮膚銷售,背若鮐魚 | |
| 期頤之年 | 100歲 | |
| 人瑞 | 100歲以上 | 多指有德行或高壽的人 |